这篇文档聊聊怎么用Luckfox Pico Max搞一个P2P视频直播的方案。咱们的目标是让视频从一个设备直接传到另一个设备,基本不用中间服务器(除了必要的中继)。方案用C语言抓视频和编码,Golang处理P2P连接,中间通过Unix Domain Socket串起来。简单直接,走起!
先来认识几个关键玩意儿
Luckfox Pico Max的芯片
Luckfox Pico Max用的是Rockchip RV1106芯片。这货是个单核ARM Cortex-A7处理器,跑在1.2GHz,还有个RISC-V协处理器。内置NPU能到1 TOPS,适合AI边缘计算。它支持4M@30fps的ISP输入,内存是256MB DDR2。总之,这芯片小巧高效,特别适合嵌入式视频处理项目。
STUN是啥?
STUN(Simple Traversal of UDP through NATs)是帮你的设备“穿墙”的神器。NAT(网络地址转换)会让你的设备藏在局域网里,公网看不到。STUN服务器(比如Google的公开服务器)能帮你找到自己的公网IP和端口,这样两台设备就能直接P2P连上了。简单好用,通常是P2P的第一步。
TURN是啥?
TURN(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s)是STUN的“备胎”。如果STUN穿透失败(比如防火墙太严格),TURN服务器就跳出来当中间人,把数据从A中继到B。虽然比STUN多点延迟和流量,但至少能保证连上。
实现方案
方案分两部分:C语言负责视频采集和编码,Golang处理P2P连接。它们通过Unix Domain Socket(本地socket)高效沟通。
C语言部分:抓视频和编码
- 用C语言从Luckfox Pico Plus的摄像头抓取视频帧。
- 用H264编码把这些帧压缩(H264是视频压缩标准,省流量)。
- 编码完的数据通过Unix Domain Socket写到一个socket里。这socket就像个本地管道,数据流进去等着被读。
简单说,C这边是“生产者”,不停抓视频、编码、塞进socket。
Golang部分:P2P连接和流传输
- 用Golang的Pion库(一个开源WebRTC库,专搞P2P)来建立P2P连接。Pion支持ICE协议,自动用STUN/TURN穿透NAT。
- Golang程序从Unix Domain Socket读出H264视频流。
- 然后通过P2P通道把流发给对端设备。
整体流程:C抓视频 -> 编码H264 -> 写socket -> Golang读socket -> P2P发出去。接收端反过来就行。
为什么不用C直接搞P2P?
你可能会问,为啥不直接用C把P2P也做了?主要是因为C实现P2P(比如WebRTC协议栈)太复杂了!得从头搞定ICE、STUN、TURN、DTLS、SCTP等一堆协议,依赖库还多,编译环境配置起来头大(尤其在嵌入式设备上)。Golang的Pion库已经把这些封装好了,代码简洁,社区活跃,维护省心。C专注视频采集和编码,Golang搞P2P,职责分开,开发效率高,编译也简单多了。
测试建议
开始测试可以用Google的公开STUN服务器,比如stun.l.google.com:19302,直接加到Pion配置里,测测穿透效果。如果连不上,可以加TURN服务器(比如开源的Coturn)。先在本地网络跑跑看,再试试跨NAT环境。记得检查延迟和画质!
这方案灵活又实用,想加加密或者其他功能随时聊。开干吧!
资源链接
这里放两个有用的资源,帮你开发更顺手:
- h264_to_pipe:这个工具专门用来把H264视频流写入socket的,超级方便,直接拿来用就行。
- mqtt_client:这个是在Mac上开发Luckfox时用的神器。因为Luckfox的USB虚拟网口在Mac上不好使,插网线又不知道IP咋办?你可以把这个文件加到镜像的自启动里,然后订阅EMQX的公共MQTT地址上的/luckfox topic,开机后就能收到IP信息,轻松SSH连接了。记得在开机启动文件里加DNS配置哦,不然连不上MQTT服务器!